肿瘤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体内的免疫细胞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特异性地清除肿瘤微小残留病灶、抑制肿瘤生长,打破免疫耐受。其优势为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明显,正逐渐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被称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技术。
肿瘤免疫治疗可以分为非特异性和肿瘤抗原特异性两大类,非特异性的手段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和免疫检验点阻断;而肿瘤抗原特异性的方法主要是各种肿瘤疫苗和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
过继性免疫效应细胞治疗,是指从肿瘤患者中分离免疫活性细胞,在体外进行扩增和功能鉴定,然后向患者转输,增强了杀伤肿瘤的免疫细胞数量,并且从而直接杀伤肿瘤或激发机体的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细胞。包括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治疗,T细胞受体嵌合型T细胞(TC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技术(CAR-T),嵌合抗原受体NK技术(CAR-NK)。

众所周知,活细胞成像是肿瘤治疗研究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难点之一。CQ1高内涵分析系统配备了独家的CSU-W1双转盘激光共聚焦扫描单元。该扫描单元还具有成像速度快、低光漂白、低光毒性的特点,在活细胞成像领域是国际公认的黄金标准,非常适合对细胞进行长时间观察,能够在共聚焦成像的基础上实现多靶点、多表型、高速、高通量的筛选分析,是肿瘤细胞治疗研究的有力工具,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中取得众多成果。

一、CART靶向杀伤鼻咽癌细胞
2019年11月15日,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病毒肿瘤学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病毒肿瘤学学术大会”上,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的李欣教授展示了CQ1拍摄的CART对鼻咽癌细胞的杀伤视频,成像清晰、分析准确,真实地呈现了CART对鼻咽癌细胞的杀伤过程。吉凯基因如邀参展,携众多肿瘤免疫及发育生物学相关解决方案参会并设立展台,展出YOKOGAWA双转盘共聚焦高内涵分析系统CQ1,引起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和兴趣。

使用CQ1活细胞成像观测CART细胞对鼻咽癌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
二、 CAR-NK靶向杀伤结直肠癌类器官
目前CAR-T细胞在血液肿瘤治疗取得了不错的结果。然而,对于像结肠直肠癌(CRC)这样的实体肿瘤,需要新的模型来测试CAR工程细胞在组织样环境中的细胞毒性。基于此,德国Georg-Speyer-Haus肿瘤生物和实验治疗研究所的Henner Farin课题组开发了一个体外平台来研究CAR-NK92细胞对结肠癌类器官的杀伤作用,借助CQ1高内涵分析系统进行了活细胞成像及杀伤作用统计分析。
 
使用活细胞成像观测EPCAM-CAR-NK细胞对癌类器官的靶向杀伤作用,观测时长10 H,观测结果表明,CAR-NK细胞的靶向作用相比亲本NK细胞显著提高。(绿色:表达GFP的癌类器官;紫色:NK细胞)

使用活细胞成像观测CAR-NK细胞对类器官的选择性,观测时长10 h,观测结果表明,CAR-NK会定向靶向癌类器官而对正常类器官无明显影响(绿色:表达EGFR突变体EGFRvIII的结直肠癌类器官;红色:DsRED标记的正常类器官;紫色:表达抗EGFRvIII蛋白的NK细胞
三、间充质干细胞载药系统的靶向杀伤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来源于中胚层的非造血干细胞,除了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外,还具有天然的对肿瘤组织、炎症部位靶向迁移的能力,是肿瘤细胞治疗研究的理想载体。与其他肿瘤靶向系统相比,MSCs的肿瘤归巢作用可能会产生更强的肿瘤靶向效率。
来自韩国嘉泉大学医学院的Dongwoo Khang课题组,针对肺癌靶向治疗研究的痛点,首次提出了纳米药物偶联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肺肿瘤细胞的杀伤机制。其中使用CQ1进行了36H的长时间活细胞观察,完美地捕捉到了纳米药物偶联的间充质干细胞对肺癌细胞的靶向和杀伤作用。

载药间充质干细胞诱导肺癌细胞H1975凋亡。(其中,绿色:GFP标记的H1975细胞,红色:装载DOX的MSC)
吉凯基因具有CQ1双转盘共聚焦高内涵成像分析品台,欢迎各位老师了解更多信息,索取资料、样品拍照或者来吉凯参观都可以哦~~
|